CONTENTS

Friday 15 December 2017

文言文常用词汇



考试前须明了的40个文言文常用词汇
例词
说明
例句
1.之
  
(a)作助词,相当于“”。
~汝(的)女,吾已代嫁;汝(的)
  生平,吾已作传。  《祭妹文》

你的女儿,我已经替你安排她出嫁了;你的一生事迹,我已经作了传。

(b)作动词,相当于“到”
  ”“”等。
~吾欲()南海。《为学》
(c)作代词,可以代人、代事、代物。一般用为第三人称。
~贤于己者,忌()而不愿问焉。《问说》
~鞭数十,驱()别院。《闲情记趣》

2.于
  



(a)作介词,相当于“在”
    “到”“从”“向   
   或“对”“对于”等。


~战()长勺。  《曹刿论战》
~箕畚运()渤海之尾。《愚公移山》

~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
  皆出()此乎?《师说》

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,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,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! 

~耻学()师。  《师说》
~于(对于)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《师说》
(b)作形容词谓语的补语时,
  多含“比较”的意思。
~苛政猛(比)虎也。《苛政》
(c)表被动,往往与“”、
  ”配合。

~见欺()王。  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3.
(a)作介词,相当于“”。
~公()之乘。  《曹刿论战》
(b)作连词,相当于“”。
~吾()汝毕力平险……可乎?《愚公移山》
(c)作动词,有“给予
  赞许”等意思。

~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,屈平不()    《屈平列传》
~仁陷于愚,固君子之所不(赞同)    《中山狼传》

(d)同“欤”,表示疑问或感
   叹,相等于“吗”。

~子非三闾大夫()?《屈原列传》

4
 
(a)作代词,相当于“
  你的”“你们的”。
~家祭无忘告(你们的)翁。《示儿》
(b)作副词、相当于“就”
   “于是”“才”。
~屠(于是)奔倚其下。《狼》
~断其喉,尽其肉,()去。《黔之驴》
(c)作判断词,相当于“是”“就是”。
~若事之不济,此()天也。《赤壁之战》
(d)相当于“竟”“居然”“却”,表示语气的转折或出人意料。






~今其智(竟然)反不能及。  《师说》

5.方
(a)与圆相对,“方正”、正直”。
(正直)之不容也。《屈原列传》
(b)方法、方式。
~助画(方法)。《赤壁之战》
(c)作副词,相当于“将”
    “当”“才”。


~今()来,吾欲辱之。《晏子使楚》
()其远出海门,仅如银线.   《观潮》
~方()与将军会猎于吴。《赤壁之战》

(d)方向、方面。
~挟天子以征四。《赤壁之战》
~今南已定,兵甲已足。《出师表》

6
   
(a)当“比较”。
~今虽死乎此,(比较)吾乡邻之死,
  则已后矣。  《捕蛇者说》

(b)当“等到”。
(等到)至南郡,而琮已降。  《赤壁之战》

(c)挨着,靠近。
~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(靠近)邻。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
(d)比喻。

(比喻)之如父,拟之如天。《原君》
7.市
   
(a)表示“市场”、“城市
~及反,(市场)罢。《郑人买履》

(b)表示“买”


~愿为()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   《木兰辞》
8.为

(a)表示行为、动作,相当
   于“做”“作”“造”
  “变成”“作为”。
~冰,水()之,而寒于水。《劝学》
~墨子解带()城,以牒()械。  《公输》
(b)作介词,相当于“给”
    “替”“为了”。
~张良曰:“臣()韩王送沛公……”《鸿门宴》
~愿为()市鞍马。  《木兰辞》
(c)作介词,相当于“”。
~舌一吐而二虫尽()所吞。    《闲情记趣》
(d)作语气助词,相当于 “呢”。
~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()?《鸿门宴》
(e)表示所向,相当于
  “对”、“跟”。
~不足()外人道也。  《桃花源记》
(f)表示当什么,担任什么, 相当于“作”“任”“当”“做”。
~遂以周瑜、程普()左右督。   《赤壁之战》
(g)表示判断,相当于“” 。
~此()何若人?《公输》
9.予 
(a)作第一人称,我。
(b)表示“给与”。

~莲之爱,同()者何人? 《爱莲说》
~一人()二十金,骨微伤。《狱中杂记》
10.以
   



(a)作介词:
  (i)相当于“把”“拿”
    “用”“靠”,表示所
    用的工具或凭借的缘由。

~何不试之()?《郑人买履》
(拿)劈狼首。  《狼》
()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。 《愚公移山》

  (ii)表示原因,相当于  因”、“因为”、   “由于”等。
(因为)三保勇而多艺,推为长。    《冯婉贞》
~苦为河伯娶妇,(由于)贫。    《西门豹治邺》

  (iii)表示人的身分。
资政殿学士行。《指南录后序》


(b)作连词,相当于“”. 亦可译为“来”“去”, 用来连接两个动词,表示目的或结果。
~挟天子()征四方。  《赤壁之战》
~吾必尽力()拯吾村。《冯婉贞》

(c)作副词,同“已”,表
  示“已经”。
~固(已经)怪之矣。  《陈涉世家》
(d)作动词,相当于“认为”“以为”。

~虎视之,庞然大物,(认为)神。   《黔之驴》
~皆(认为)美于徐公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
11
   
(a)作连词,表示并列关系,
   相当于“和”“与”。
~田忌信然之,与王()诸公子遂射千金。《孙膑》
(b)作介词,相当于“当”
   “到”“等到”。

(等到)反,市罢,遂不得履。   《郑人买履》
()郡下,诣太守说如此。《桃花源记》
(c)作动词,相当于“到”
  “到达”“赶上”等。


(到达)里城,亦然。  《李恕雪夜入蔡州》
~怀王悔,追张仪不()  《屈原列传》
12.且
   


(a)作副词,相当于“将”“暂且”“尚且”等意思。

~存者(尚且)偷生,死者长已矣。    《石壕吏》
~北山愚公,年()九十。  《愚公移山》
(b)作连词,相当于“并且”“再说”“还是”的意思。


(再说)焉置土石。  《愚公移山》
~王以天下尊秦乎?(还是)尊齐也。   《战国策》
13.安
   

(a)作疑问代词,相当于 “何”“什么”“怎么” “哪里”“怎能”
(怎能)辨我是雄雌?《木兰辞》
~燕雀(哪里)知鸿鹄之志哉!  《陈涉起义》
b)作形容词,相当于“安全”“安定”“平安”。


~谢庄遂(平安)  《冯婉贞》

14.若
   

(a)作代词,表示第二人称,
  相当于“你”“你的”。
()为佣耕,何富贵也。 《陈涉起义》
(b)作连词,相当于“假设”“如果”。
(如果)事之不济,此乃天也。  《赤璧之战》
(c)表示“如”、“像”。
~仿佛()有光。  《桃花源记》
15
  
(a)作代词,第二人称,相
   当于“你”、“你们”
()知射乎?  《卖油翁》
(b)作指示代词,相等于“这”“那”“那时”“这样”“如此”。
(那时)来二十有一年。 《出师表》


(c)作语气助词,相等于   “耳”、  “罢了”。

~无他,但手熟(罢了)!  《卖油翁》
16.尤
   

(a)表示“特别”“格外”
   “尤其”“更”。

~然是说也,余()疑之。  《石钟山记》
~义兴谓为三横,而处(特别)剧。 《周处改过》
(b)表示“优异”。
~朝取一人焉,拔其尤(优异)。
    《韩愈·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
17.耳
   
(a)作语气助语,相当于
  “而已”“罢了”。
~技止此(罢了)!  《黔之驴》


(b)表示语句的结束,可不译。


~死即举大名  《陈涉世家》
18.向
   
(a)表示“方向”“趋向”“对着”
~一狼不敢前,眈眈相(对着)《狼》
(b)表示“从前”“原来”
~寻(原来)所志,不复得路。《桃花源记》


(c)表示“假使”、“如果”。
(假使)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卒不敢取。《黔之驴》

(d)表示“刚才”、“早先”。
(刚才)之论,阿谁为失?  《三国志·蜀书》

例词
说明
例句
19
   


(a)作连词:
  (i)表示并列或承接关系,相当于“就”“才”“并且”“而且”。

~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(才)竭。   《曹刿论战》

  (ii)表示转折,连接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意思,相当于“却”、    “可是”“但是”。
~小学而(可是)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  《师说》

  (iii)表示行为的目的、原因、方式、情态、时 间等。
~聚室而(目的)谋曰。  《愚公移山》

  (iv)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“如果”。
~诸君而(如果)有意,瞻予马首可也。  《冯婉贞》
(b)作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
  “你的”。

~而(你的)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。《促织》
20
   
(a)表示“会合”“聚会”。
~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(会合)境上。
    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(b)表示“会意”“领会”
~每有会意(领会),便欣然忘食。   《五柳先生传》

(c)表示“恰巧”“适逢”。
~会(恰巧)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  《陈涉世家》

(d)表示“当然”“必定”。


~吾已失恩义,会(当然)不相从许。    《孔雀东南飞》
21
  
作语气副词:
(i)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、“哪里”。

~沛公不先破关中,公岂(难道)敢入乎? 《鸿门宴》


(ii)表示反问的语气减弱,
    则表示揣度,相当于
“是不是”“也许”。

~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(是不是)
  愿见之乎?  《隆中对》
22.但
   

作副词,表示“只”“仅”  “只管”“不过”“只是”

在古汉语不作“但是”。

~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()闻黄河流水
  声溅溅。《木兰辞》
~忠臣但(只是)为宗庙社稷计。 《文天
  祥传》
23.如
   
(a)表示“往”“到”
~使使如(到)秦受地。《屈原列传》
(b)表示“”。
~敌人纷堕如(像)落叶。  《冯婉贞》
(c)作连词,相当于“假
   如”“如果”。


~如(假如)其克谐,天下可定也。   《赤壁之战》
24
   


作疑问代词,相当于
什么”、“怎么”、
“怎样”、“怎能”、
“多么”、“为什么”。

~何(怎么)苦而不平?《愚公移山》
~其何(怎么)能胜?《冯婉贞》
~卿欲何(什么)言?《赤壁之战》
~而此独以钟鸣,何哉(为什么)?   《石钟山记》
25
   
作副词,相当于“”。


~弗(不)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。    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26.尝
   
(a)表示“曾”、曾经”
~尝(曾经)射于家圃。  《卖油翁》

(b)表示辨别滋味。
~尝(尝尝)一脔肉,而知一镬之味,一鼎之调。《察今》

(c)表示尝试

~我虽不敏,请尝试之。《齐桓晋文之事章》
27.
   
(a)作副词:
(i)表示承接,相当于“就” “于是”。

~寻向所志,遂(就)迷不复得路。    《桃花源记》

(ii)表示终了状态,相当
    “终于”“”。
~桓侯遂(终于)死。  《扁鹊见蔡桓公》

28.苟
   
(a)表示“苟且”“姑且”“暂且”。
~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。苟(姑且)全性命于乱世。《出师表》

(b)表示“如果”“假如

~苟(假如)富贵,无相忘。   《陈涉世家》
29.余
 
(a)表示“”。
~余(我)在刑部狱。  《狱中杂记》

(b)表示“剩余”、“多余

~地有遗利,民有余(剩余)力。  《论贵粟论≥
30.尚
    
(a)相当于“崇尚”“高尚”
~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。《桃花源记》

(b)相当于“尚且”“又”
   “还”“犹”。


~臣以为布衣之交尚(尚且)不相欺,况大国乎?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~今数雄已灭,惟孤尚(还)存。《赤壁之战》
31
   





(a)作代词,可以代人、代
   事、代物,相当于
  “他”他们”“这”“那”
   有时可作“其中”


~百姓多闻()贤,未知()死也。《陈涉起义》 
~断其(它的)喉.尽(它的)肉。    《黔之子》
(那个)巫,老女子也。《西门豹治邺》
~蜀之鄙,(其中)一富.(其中)一贫。  《为学》
(b)作副词:
 (i)表示推测或估计.相当于
    “大概”“或许”“可能”。

~圣人之听以为圣人,愚人之所以为愚,
  (大概)皆出于此乎?《师说》
(ii)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难道”。
~欲加之罪,(难道)无辞乎。《左传》

(iii)表示劝告、勉励、命令
     或希望的语气,相当
     “一定”“应当”。
~吾子(一定)无废先君之功。《左传》



(c)作连词:
(i)表示假设,相当于“如果”。

(如果)济,君之灵也;不济,则以死继之。《左传》

(ii)用于并列问句,表示选
    择,相当于“还是”, 
   是……还是……”

~呜呼!()真无马邪,(还是)
  真不知马也?《马说》

32.期
   
(a)表示“日期”“期限”。
~公等遇雨,皆已失(期限)。 《陈涉起义》

(b)表示“约定”“期望”。
~怒曰:“与老人(约好),后,何也”。   《张良》

(c)期(jī),表示一周年。
(一年)年之后,虽欲言而无可进者。  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
33.
   

(a)表示同一种情况的多次重
   复,相当于“常常”
   “往往”“总是”等。

~所居之官,(往往)好几年没有升调。《张衡传》

(b)表示后面的行为是紧接着
    前一行为发生的,相当于
马上”“立即”“就”

~跋前踬后,动()跃去。《进学解》


34.

(a)作连词:
(i)起承接作用,相当于
  就”“才”“原来是”。

~此印者才毕,()第二板已具。 《活板》
(ii)表示转折或推断,相当于
    “却”“反而”“那么”
~至()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  《黔之驴》
(b)作副词:
  表示选择,常与“不”、“非”呼应,相当于 “不是……就……”


非死(就是)徙尔。  《捕蛇者》


(c)表示出乎意料,相当于
“原来”“早就”

~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(早就)稿矣。 《拔苗助长》

(d)表示假设,相当于“要是……就……”。
~故木受绳()直,金就砺()利。  《劝学》

(e)表示法则。


~以机鼓轮为常(法则)《马钓传》
35

(a)作连词,相当于“所以”“因此”。
~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(所以)逐之。  《曹刿论战》

(b)作副词,相当于“特意”“故意
~广(故意)数言欲亡。 《陈涉起义》

(c)表示“旧的”“本来”
   “原来”“刚才”。
~送儿还(原来)乡。  《木兰辞》
~两狼并驱如(刚才)  《狼》

(d)表示“从前”“过去”
~燕太子丹者,(从前)尝质于赵。  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
(e)表示“原因
~既克,公问其(原因)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
36
   
作副词:
(i)表示“最”“太”“十分”“非常”。

~途中两狼,缀行(非常)远。《狼》

(ii)表示“……得很”、
    “……得厉害”、
    “……极了”
~君美(漂亮得很),徐公何能及公也?
   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

(iii)作形容词,相当于“厉害”“严重” “过分”等。
(太厉害)矣,汝之不惠! 《愚公移山》
~盗暴尤(严重)  《三戒·永某氏之鼠》











例词
说明
例句
37.去
   

(a)表示“离开”。
~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,久而不(离开)  《卖油翁》


(b)表示“距离”。
~西蜀之(离)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。  《为学》
(c)表示“过去”
~譬如朝露,(过去)日苦多。    《短歌行》
38.莫
   




(a)作代词,相当于“没有
  人” “没有什么”。
~吾楯之坚,(没有什么东西)能陷也。    《自相矛盾》

(b)作副词:
(i)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”.
~愁愁然,(不)相之。  《黔之驴》

(ii)表示禁止或劝阻,相当于
   不要”、“别”
(不要)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    《满江红》
39.
   

(a)作副词,表示情态,相
    当于“反而”。
~人之立志,(反而)不如蜀鄙之僧哉?   《为学》
(b)作连词,表示轻微的转
   折,相当于“不过”、
   “但是”。
(但是)吾念之,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
(c)表示“回头看”、“看
   望”、“拜访”。

~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(拜访)于草庐之中。  《出师表》
(回头看)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, 苦蔽成丘。《狼》

(d)表示“关心”、“照
   顾”。
~子布元表诸人各(照顾)妻子。  《赤壁之战》
40
   

(a)作语气副词,表示推测或
   解释,相当于“大概”、
   “原来”。
~乃悟前狼假寐,(原来)以诱敌。    《狼》
(大概)余所至,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一《游褒禅山记》

(b)作句首语气助词,可不
  译。
天下万物之萌生,靡有不死。  《史记·文音本纪》

(c)作名词,车子、盖子。
~其夫为乎目器。,拥太(车子),策驷马。    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

(d)作动词,相当于“压
   过”、“胜过”、 “覆
   盖”。
~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(胜过)世。 《赤壁之战》



2 comments: